在信息化与数字化迅猛发展的浪潮中,智能传感器产业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各国争相追逐的战略资源。智能传感器不仅是工业互联网、无人驾驶和智能家居等新兴领域的核心基础设施,更是判别一个国家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的重要标尺。正因如此,全球各国对于智能传感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尤其是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势头更是迅猛,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深入融合,智能传感器的重要性一直上升。国家层面也对此行业给予了格外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其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完善。根据**《“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家明确将加强微机电系统(MEMS)等特色工艺的突破,推动智能传感器在工业、汽车、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显示出政府对这一领域的重视与期待。各地方政府亦纷纷出台政策,力求建设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加强上下游产业链的协作以提升整体竞争力。
伴随政策的支持,中国智能传感器企业的研发投入明显地增加。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从2018年至2022年,我国智能传感器行业的研发投入规模及强度逐年上升。2023年,行业的平均研发投入规模达到了3.99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为11.5%。对于2024年截至第三季度的情况而言,较前一年保持在了较高水准,显示出行业对于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
在全球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北美、欧洲和日本依然主导着智能传感器的产业格局,这些地区凭借强大的技术积累和稳定的产品的质量,占据了全球智能传感器主要的市场占有率。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北美智能传感器市场占有率占全球比重达到43.3%,这一趋势彰显出高端智能传感器市场的巨大潜力。
然而,中国在智能传感器的高端产品领域仍面临一定短板,尤其是在核心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可控方面。今年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在智能传感器市场的产能占比较低,并且在高端产品上依然依赖进口,如高端压力传感器与红外成像传感器等关键设备的进口依赖度超过80%。这种低端产品过剩而高端产品缺失的现象,限制了5G基站、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且对国家的科技安全和经济独立性构成了潜在风险。
展望未来,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不仅是推动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必然选择,还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中国在2025年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企业,显示出该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积累。
:成立于2001年的歌尔股份是一家全球布局的科学技术创新型企业,在MEMS传感器和微系统模组的研发与制造上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其MEMS声学传感器在全球市场占有32%的份额,是行业内的领军者。
:专注于气体传感器及相关解决方案的汉威科技,自1998年成立以来,已取得了989项专利,这中间还包括多项发明专利,涵盖多种领域的气体传感器。
: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的骨干企业,国家电网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大范围的应用智能传感器,利用其技术绕开了外部依赖并推进了电力数字化。
:成立于2015年的EAI科技专注智能传感器及解决方案,凭借独特的技术创新与丰厚的专利积累,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专注于传感器技术研发的志奋领,不仅拥有120项核心专利,更不断加大投入,推动产品技术的优化与创新。
:深耕MEMS传感器领域的华景传感,有效拓展了在消费电子和新能源车等领域的应用,展现出优异的市场表现。
:在智能高温气体传感器及核心电子陶瓷芯片方面具备专长,逐步成为该领域的技术先锋。
:专注于智能气体传感器的研发,已在多个气体传感器类别中获得了专利,逐步提升了技术竞争力。
:主要研发MEMS传感器的芯感智,在已有的174项专利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力求突破技术瓶颈。
:作为中国首家研发MEMS陀螺仪的企业,深迪致力于提供高性价比的智能传感器解决方案,为多个市场提供服务。
综合来看,智能传感器技术正朝着更高端、高效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尤其是在汽车、工业、医疗等行业,随着对智能传感器技术需求的快速地增长,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根据统计数据,到2023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已达到1429.6亿元,预计未来将持续增长。
在这个背景下,专家一致认为,智能传感器的应用将渗透更广的领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在论坛上指出,传感器是“工业的基石”,其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各类装备产品的性能与质量。
然而,随市场的蓬勃发展,技术进步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也不可忽视。企业在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需警惕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可能带来的行业集中度提升及技术壁垒增加。
最后,为促进智能传感器产业的逐步发展,企业与相关科研机构应密切合作,加强自主创新与技术分享,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赢得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无疑,加入这一波技术创新浪潮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将在智能传感器领域中书写新的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